研究内容禾本科重要牧草特异基因资源的挖掘研究及利用。牧草耐牧机制的分子机理研究。
-
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
1.水稻低温感受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2.水稻感知低温信号的分子机制研究。
-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生殖发育与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研究。
1.以模式植物番茄和水稻为材料,通过多组学、遗传学、细胞学等方法分析雄配子体发育和花粉萌发的分子机理。
2.以四倍体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解析高生物量和耐盐碱的相关机制,培育优质紫花苜蓿品种。
-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低温感知和信号转导网络研究。利用经典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手段克隆水稻低温耐寒基因和QTLs,解析其在低温胁迫中的分子功能。近年来,克隆了水稻感受低温的重要QTL基因COLD1,解析了COLD1参与粳、籼稻耐寒性分化的分子功能,揭示了赋予粳稻具有较强耐寒性的COLD1等位基因在驯化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2021年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通过多组学分析进一步发现了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下游的维生素E-K1亚网络是粳、籼稻耐寒性差异形成的关键调控点,揭示了COLD1调控水稻耐寒性的新机制。
-
研究方向:
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平衡机制、数智育种以及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
研究方向:
水稻耐逆分子机理
-
研究方向:
生物钟分子系统(Circadian molecular system)是生物体为了因应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进化出的协调细胞内基因表达,及代谢网络调控的分子系统。我们课题组以水稻和拟南芥为模式植物,解析植物生物钟分子系统组成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主要包括对开花时间调控、细胞生长以及如何协同细胞内代谢网络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研究核心主要是围绕植物生物钟分子系统如何通过对环境信号的整合而实现对输出系统的控制,以期为提高农作物品质与产量提供时间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和遗传资源。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
1.植物生物钟分子系统的组成解析及关键因子的转录后水平调控;
2.水稻生物钟分子系统的表观遗传控制分子机制;
3.生物钟分子系统对植物发育的调控及相关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