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消息
宋献军研究组揭示活性氧清除途径改善种子活力的新机制


分子模块bZIP23-PER1A调控水稻种子活力

水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通常是指种子萌发(发芽活力)、以及在贮藏中保持这种活力的能力,其对于种子质量和与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作物种子活力的调控机制和分子网络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组在前期工作中,筛选到两个种子活力差异巨大的水稻品种活力的吉粳88’和高活力的‘Kasalath’利用高通量转录组学和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分别分析并比较这些品种种子老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和代谢组的改变通过构建共表达调控网络,筛选到包括bZIP23bZIP42在内的转录因子可能作为重要的调控节点转基因水稻实验数据显示bZIP23bZIP42正向调控种子活力。与此同时,研究还鉴定到一个编码过氧化的遗传因子PER1A,能够通过清除种子内的活性氧正向调控种子活力。研究发现bZIP23bZIP42能够直接结合到PER1A的启动子区,并激活其转录表达;遗传学证据表明PER1A很可能位于bZIP23的下游,在同一遗传通路中发挥调控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功能。此外,生理学数据表明,bZIP23PER1A在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活性氧清除途径改善水稻种子活力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改良作物相关农艺性状提供有用的靶标。

研究成果2022226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NAS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青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宋献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类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02635511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联系电话:010-62836674 京ICP备16067583号-24
传真:cuiqiang@ibcas.ac.cn     Email:cuiqiang@ibcas.ac.cn      网址:http://www.klpmp.ibcas.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