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研究组在植物精细胞发育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图. 生殖细胞和精细胞特异的H2B变体(mgH2B, mgH2B.in)(a)、H3变体(H3.3-like)(b)和H4变体(mgH4)(c)的序列特征。
在高等植物雄性配子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经不对称分裂产生了形态和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子细胞:大的营养细胞和小的生殖细胞。后者位于营养细胞内,具有高度凝聚的染色质,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精细胞。这种不对称分裂发生的机制一直不清楚。王台研究组通过建立百合营养细胞核、生殖细胞核和精细胞核的分离方法,分离了不同细胞核制备了组蛋白,并比较了这些细胞之间组蛋白的差异,其结果显示32个组蛋白变体中5个H1变体、2个H2B变体、1个H3变体和1个H4变体仅在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存在;发现生殖细胞和精细胞有相似的组蛋白表达谱和H3翻译后修饰模式,但与营养细胞的组蛋白表达谱和H3翻译后修饰模式却显著不同。该结果表明不对称有丝分裂之后的两个子细胞各自建立了不同的组蛋白模式,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个性特征建立的基础,为解析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该结果于2016年3月3日发表于Plant Journal,王台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杨浩为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
在高等植物雄性配子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经不对称分裂产生了形态和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子细胞:大的营养细胞和小的生殖细胞。后者位于营养细胞内,具有高度凝聚的染色质,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精细胞。这种不对称分裂发生的机制一直不清楚。王台研究组通过建立百合营养细胞核、生殖细胞核和精细胞核的分离方法,分离了不同细胞核制备了组蛋白,并比较了这些细胞之间组蛋白的差异,其结果显示32个组蛋白变体中5个H1变体、2个H2B变体、1个H3变体和1个H4变体仅在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存在;发现生殖细胞和精细胞有相似的组蛋白表达谱和H3翻译后修饰模式,但与营养细胞的组蛋白表达谱和H3翻译后修饰模式却显著不同。该结果表明不对称有丝分裂之后的两个子细胞各自建立了不同的组蛋白模式,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个性特征建立的基础,为解析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该结果于2016年3月3日发表于Plant Journal,王台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杨浩为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