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明课题组发现最小外显子
图例. 拟南芥APC11基因含有一个由单个碱基构成的外显子。(A)拟南芥APC1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红色大写字母标注的是外显子序列,小写字母标注的是内含子序列,下划线标注的是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以及内含子边界的保守序列。蓝色小写字母是NCBI网站错误标记为外显子序列的内含子序列,紫色小写字母a是可能的剪切支点。A333为单碱基外显子。(B)转化有APC11不同突变版本构建的拟南芥原生质体的荧光信号。
最近刘春明课题组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个由单个碱基构成的外显子,这是目前在所有生物体内发现的最小外显子。高等动植物的基因被很多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目前已经知道的最小组成型外显子包含6个碱基。这个单碱基外显子是由他的博士生郭磊在拟南芥的APC11基因中发现,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构建、转化拟南芥和水稻原生质体、cDNA测序等方法证明这个单碱基外显子既可被拟南芥也可以被水稻正确剪切,而且其剪切特异性不依赖于碱基性质。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种绿色荧光蛋白开关体系,即在这个基因后面连接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如果前面剪切错误后面的荧光蛋白就不会发光。利用这一技术巧妙地证明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外显子。这一发现肯定了“单碱基外显子”的存在,也为以后基因组分析提出警示。这类外显子一直没有发现,导致一些基因(如APC11)在测序分析时产生编辑错误。同时,该研究还以直接的方式证明外显子的序列并不参与剪切识别。至于这样的单碱基外显子是如何被巨大的剪切复合体、周边的两个内含子如何被有效剪切还是一个谜。该文已于12月11日正式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8087)。
最近刘春明课题组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个由单个碱基构成的外显子,这是目前在所有生物体内发现的最小外显子。高等动植物的基因被很多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目前已经知道的最小组成型外显子包含6个碱基。这个单碱基外显子是由他的博士生郭磊在拟南芥的APC11基因中发现,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构建、转化拟南芥和水稻原生质体、cDNA测序等方法证明这个单碱基外显子既可被拟南芥也可以被水稻正确剪切,而且其剪切特异性不依赖于碱基性质。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种绿色荧光蛋白开关体系,即在这个基因后面连接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如果前面剪切错误后面的荧光蛋白就不会发光。利用这一技术巧妙地证明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外显子。这一发现肯定了“单碱基外显子”的存在,也为以后基因组分析提出警示。这类外显子一直没有发现,导致一些基因(如APC11)在测序分析时产生编辑错误。同时,该研究还以直接的方式证明外显子的序列并不参与剪切识别。至于这样的单碱基外显子是如何被巨大的剪切复合体、周边的两个内含子如何被有效剪切还是一个谜。该文已于12月11日正式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