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6月11日,中科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共同组织的谷物种子发育和营养研讨会在中科院植物所召开。
CSIRO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国立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同中国的科学技术合作。此次研讨会由中科院植物所刘春明研究员与CSIRO的Philip Larkin博士共同组织,受邀参加的CSIRO方代表还有CSIRO Plant Industry的副总裁Anna Koltunow研究员, 种子发育表观遗传领域专家Chris Helliwell研究员、种子休眠领域专家Frank Gubler研究员、储存物质累积领域专家Crispin Howitt研究员、基因印迹领域专家Ming Luo研究员、碳水化合物代谢领域专家Steve Jobling研究员和来自CSIRO的动物、食品和营养研究所的营养吸收与代谢领域专家Tony Bird研究员 (CAFHS)。8位中科院内从事禾谷物种子发育和营养研究的学者包括上海生命科学院的薛红卫研究员、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曹晓风和李云海研究员、植物研究所的程佑发研究员、漆小泉研究员、刘永秀研究员和曲乐庆研究员。此外,20余位从事种子发育和营养品质研究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会议由中科院植物所刘春明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始,CSIRO Plant Industry的Anna Koltunow 副总裁和中科院美洲和大洋洲事务处孙辉处长分别代表两个主办单位致辞,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的重要意愿,希望通过此次讨论会增进双方在种子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科院植物所种子生物学交叉中心主任种康副所长代表植物所发表讲话,认为种子研究是植物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宏观和微观领域多个课题组,去年所里成立了种子交叉中心为跨学科合作提供的平台,同时他希望中澳两国科学家能够通过技术互补拓展研究深度水平,探索两国农业领域合作的新途径。
此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包含胚乳发育和营养提高、种子发育生物学、种子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三个议题。与会的17名中澳科学家围绕这三个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深入讨论,并针对与会代表报告提问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最后与会的中澳科学家就今后合作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两个合作方向:1) 发展新一代高营养禾谷类粮食;2)禾谷类粮食营养的吸收度和消化度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为双方科研人员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拓展了中澳两国在种子发育和营养研究领域的合作,为进一步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