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队伍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队伍 > 种子发育与种质创新

刘春明研究组

刘永秀研究组

  • 刘永秀研究组:种子发育分子遗传学详细信息 >>
    研究方向:

    1. 拟南芥种子休眠萌发分子遗传调控

    种子休眠萌发是植物由生殖生长转变为营养生长的关键发育进程,关乎植物的生存与繁衍。课题组主要利用突变体和自然变异QTL等分子遗传手段研究拟南芥种子休眠萌发的调控机制,已研究报道了RDO4(HUB1)、 RDO2、SNL1/SNL2、RDO3(ETR1)、Sdr4L、FT等调控种子休眠萌发的分子机理,从表观遗传和植物激素等不同角度阐明了种子休眠萌发调控的分子通路。目前研究重点:DOG3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种子储藏mRNA与种子休眠萌发,种子休眠萌发特异性调控分子网络解析等。

    2. 作物抗穗发芽分子模块解析

    穗发芽是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气候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收获季节降雨多的地区。适度提高种子休眠水平是抑制穗发芽的关键,但目前对作物种子休眠形成的分子基础了解甚少。课题组主要利用小麦遗传群体和种质资源开展QTL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调控小麦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为分子育种提供有效标记和优异基因资源。

    3. 饲草燕麦耐盐碱分子元件解析

    针对饲用燕麦生产中面临的生物量低、耐盐碱性差等问题,利用燕麦种质资源和遗传分离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QTL连锁分析及组学等技术手段,解析饲用燕麦耐盐碱的分子元件,克隆饲用燕麦耐盐碱基因,发掘有效分子标记,培育携带耐盐碱分子元件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燕麦新材料。

    联系方式:010-62836936E-mail:yongxiu@ibcas.ac.cn

曲乐庆研究组

宋献军研究组

  • 宋献军研究组:植物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详细信息 >>
    研究方向:

    本研究组主要从事水稻重要性状籽粒大小和种子活力(耐贮藏特性)的遗传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工作:

    1. 水稻粒型和粒重调控的分子机理和基因网络;

    2. 产量有利粒型和粒重性状位点的聚合研究;

    3. 作物种子耐贮藏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

    联系方式:010-62836662E-mail:songxj@ibcas.ac.cn

王 台 研究组

  • 王 台 研究组:植物生殖发育与功能蛋白质组学详细信息 >>
    研究方向:

    1.花粉细胞命运决定与发育的分子生理机制

    以突变体为材料,综合利用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技术手段,结合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组学数据分析,解析花粉细胞命运决定与发育的调控机制与分子网络,为作物雄性不育系创制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分子元件以及理论与技术。

    2.作物种子发育及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利用从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通过遗传群体构建、表型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数量性状位点定位,解析水稻籽粒灌浆、成熟、加工与外观品质性状的调控因子和分子网络,阐释灌浆与成熟期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品质性状的机制。同时,也启动了重要饲草苜蓿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及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设计等研究。

    联系方式:010-62836210E-mail:twang@ibcas.ac.cn

周姚研究组

  • 周姚研究组:燕麦资源与设计育种研究组详细信息 >>
    研究方向:

    1. 燕麦的演化与驯化。利用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六倍体燕麦驯化及遗传改良过程中重要性状的形成及其演化规律;

    2. 燕麦复杂性状遗传调控解析。开发多倍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模型,挖掘调控燕麦重要性状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解析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

    3. 燕麦设计育种。利用基因组选择、多位点基因编辑等技术,建立燕麦智能设计育种新体系,创制燕麦新品种。

    联系方式:010-62836890E-mail:zhouyao@ibcas.ac.cn

景海春研究组

  • 景海春研究组:生态草牧业与分子设计育种详细信息 >>
    研究方向:

    1)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 在呼伦贝尔、云南昭通、黄三角等地开展生态草牧业示范区建设,主要聚焦天然草地恢复、人工草地建设、牧草新品种选育、畜品种改良、饲草高效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高粱分子育种研究 以甜高粱为主要研究材料,利用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研究甜高粱驯化育种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异、重要农艺性状如茎秆持汁性、糖积累以及生物量等的调控机制,挖掘重要分子元件并进行分子设计育种。

    联系方式:010-62836462E-mail:hcjing@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联系电话:010-62836674 京ICP备16067583号-24
传真:cuiqiang@ibcas.ac.cn     Email:cuiqiang@ibcas.ac.cn      网址:http://www.klpmp.ibcas.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